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碳排放量常用的4种计算方法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24-06-06    浏览量:648      

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一、直接排放计算方法:


直接排放计算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或个人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


其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排放源:首先需要确定排放二氧化碳的源头,如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会有所不同。

(2)确定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单位燃料或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种类的燃料或能源具有不同的排放因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例如,煤炭的排放因子为2.93 t CO2e/t,柴油的排放因子为3.15 t CO2e/t。

(3)确定活动数据:活动数据是指实际消耗的燃料或能源的数量。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或个人的生产记录、燃料或能源消耗量等途径获得。

(4)计算排放量:根据确定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数据,使用公式碳排放量(t CO2e)=排放因子(t CO2e/t)×排放量(t)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进行直接排放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效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


二、间接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量的间接排放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间接排放源:间接排放源主要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这些能源的消耗量可以通过企业或个人的消耗记录、费用结算单等途径获得。

(2)确定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单位消耗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种类的能源具有不同的排放因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例如,电力的排放因子会因不同的发电方式而有所不同。

(3)计算排放量:根据确定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数据,使用公式碳排放量(t CO2e)=消耗量(kWh、kg等)×排放因子(t CO2e/kWh、kg等)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进行间接排放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能源效率、能源消耗比例等。


三、质量平衡


质量平衡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守恒原理计算碳排放量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质量守恒关系,计算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具体来说,质量平衡法通过建立输入物质的质量、输出物质的质量和排放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输入物质中的碳被氧化后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的数量。

质量平衡法的计算公式为:碳排放量 = 输入物质中的碳质量 - 输出物质中的碳质量。

其中输入物质中的碳质量可以通过原料的碳含量和投入量计算得出,输出物质中的碳质量可以通过产品的碳含量和产出量计算得出。

质量平衡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生产过程,尤其是那些难以通过实测方法准确测量排放量的企业。

通过质量平衡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企业或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为企业的碳管理和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平衡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碳含量和投入产出量等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或不确定性。

因此在使用质量平衡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测法


碳排放量的实测法一种基于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用于计算碳排放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针对典型企业进行大规模实际测量,记录燃料、设备及运行工况等数据,从而确定不同行业的CO2排放量。

实测法的优点是中间环节少,结果准确,但缺点是消耗人力和物力较大,成本较高,而且要求检测样品具有代表性。

实测法适用于小区域、简单生产排放链的碳排放源,或小区域、有能力获取一手监测数据的自然排放源。

实测法的计算公式为:CO2排放量=单位换算因子×介质(空气)流量×介质(空气)中CO2浓度。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首先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和分析样品,获得监测数据;然后利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气体的排放总量。

实测法需要依赖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分析,对于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但其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因此在碳排放量计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上海召开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下一篇:双碳战略目标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