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23-10-13    浏览量:477      

10月10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在重庆市召开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科技攻关成效显著,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地平台建设稳步提升,成果转化应用有序推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学普及蓬勃发展,组织管理务实优化,切实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黄润秋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做好新时期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部署安排,切实把改革任务谋划、推进、落实到位,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科技有效供给,以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黄润秋指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勇于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集中攻关和协同创新、业务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举国体制和部门科技“五个关系”,以系统的思维、科学的谋划、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要坚持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提升效能的原则,把牢工作方向、把握内在逻辑、把稳工作节奏,重塑重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科技价值体系、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人员组织体系、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考核体系,以深化体制改革全方位塑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新动能新优势。


黄润秋强调,新征程要以支撑保障美丽中国建设为根本任务,以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目标,全面实施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科学研究,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实施系列重大科技行动。二是夯实美丽中国建设人才保障,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完善科技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保障,强化国家级和部级科技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四是提高生态环境科技服务水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科学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黄润秋要求,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始终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科技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思维、科学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部系统科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担当作为、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管理监督,强化学风建设,推进科研项目评估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会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重庆市、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重庆市副市长商奎,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田为勇出席会议。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和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派出机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领域部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站等代表参加会议。




   上一篇:国务院: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
   下一篇:马骏观点:碳关税压力下,中国企业该如何破局?...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