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1
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双碳”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加快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要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台。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21财经)02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
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近日获批。该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目标的重要保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浪)03
国家开发银行:已发行1320亿元绿色债券服务绿色发展
记者12日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为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领域,开发银行积极服务绿色发展坚持市场化发债模式,持续创新绿色金融债券产品。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320亿元,余额1170亿元,规模位居市场第一。(央视新闻)04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 发展碳金融
5月12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中国网)
生态环境部:截至2021年底,绿色信贷余额增长至15.9万亿元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长江、黄河建立了全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底,绿色信贷余额增长至15.9万亿元,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中国网)6
我国首座零碳“理想城”有望率先在大湾区出现
粤港澳大湾区在企业活动、创新及环境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得益于大湾区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区内政企均能以更超前的意识、更包容的心态、更长期的战略眼光审视及拥抱ESG概念,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11日举办的2022年仲量联行中国城市发展峰会上,仲量联行指出,我国首座零碳“理想城”有望首先在大湾区出现。(新浪)07
卡车界减污降碳的基因密码
2022年5月12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共同发布完整版《2020绿卡榜:中国卡车及生产商绿色排行榜》报告。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卡车环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成效明显,在用柴油卡车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纯电动卡车在部分地区得到有效推广,为电动卡车在绿色货运领域持续发力奠定基础。报告指出,“十四五” 期间,货运行业减污降碳仍面临重重考验,建议我国应及早完善“十四五”顶层设计,明确货运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和路径,并通过加强柴油和天然气卡车氮氧化物监管、突破电动卡车使用瓶颈等措施,实现货运行业的绿色发展。(新浪)08
山西省启动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
记者5月7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日前该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山西省深化低碳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编制指南》,全面深化低碳试点,开展近零碳排放、碳普惠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总结低碳发展经验,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样板,服务我省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国日报)09
广西桂林绿色贷款余额276亿元 推出“漓江生态保护贷”
据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12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广西桂林市绿色贷款余额达276.81亿元,同比增长34.86%。贷款主要投放在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产业等领域。自2020年桂林获批广西4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之一后,桂林发行广西首单绿色金融债、首单绿色私募债、首单三农金融债、首支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首支绿色乡村振兴理财产品。(中国网)
国际要闻10
迪拜水电局在杰贝阿里投资2.44亿美元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实现完工96.5%的里程碑
据《阿拉伯商业周刊》报道,迪拜水电局(DEWA)在杰贝阿里投资2.44亿美元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实现完工96.5%的里程碑,预计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全面建成。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每天4000万英制加仑 (MIGD)。DEWA 首席执行官表示,将淡化水生产与发电脱钩将提高运营效率,到2030年迪拜将节省约35.3亿美元,并减少4400万吨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