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标准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标准发布
碳中和相关政策要点汇编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22-05-12    浏览量:1935      

一、中央领导讲话及国家政策要点

(一)中央领导讲话与重要会议

1.中央领导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

2.中央领导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30日)

3.中央领导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致辞

不久前,我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将为此制定实施规划。

4.中央领导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上发表致辞

中方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2020年11月22日)

5.中央领导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0年12月12日)

6.中央领导主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0年12月26日)

7.中央领导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

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2021年1月25日)

8.中央领导主持召开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9.中央领导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10.中央领导参加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2021年4月22日)

11.中央领导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并讲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2021年4月30日)

12.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和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2021年5月26日)

13.中央领导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7月30日)

14.中央领导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1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2021年8月30日)

15.中央领导出席76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2021年9月21日)

16.中央领导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2021年10月12日)

(二)国家政策

1.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发展目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2035年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0年10月26日)

2.《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2月22日)

3.国家“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2035年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1年3月11日)

4.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2021年3月19日)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2021年4月26日)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9月12日)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2021年10月10日)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10月21日)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主要目标: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根据意见,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重点任务:意见坚持系统观念,提出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2021年10月14日)

10.《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重点任务: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2021年10月26日)

二、部委政策要点

(一)生态环境部

1.碳排放交易配额管理两项政策

《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

《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年12月29日)

2.《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2020年12月31日)

3.《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2021年1月11日)

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

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活动。(2021年3月26日)

5.碳排放交易管理三项政策

《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

《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

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2021年5月17日)

6.《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

组织部分省份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实施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评价管理统筹融合,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2021年7月27日)

7.《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要求迅速开展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工作,各地生态环境局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2019和2020年度的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组织进行全面自查。(2021年10月26日)

8.《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

充分发挥规划环评效能,选取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在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2021年10月28日)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

1.《“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7月1日)

2.《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2021年7月15日)

3.《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9月11日)

4.《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出台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行动方案。

三、完善机制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目录分时电价机制

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优化分时电价机制,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和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通知》提到强化分时电价机制执行,明确分时电价机制执行范围,建立分时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市场化电力用户执行方式。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明确以下目标: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

《方案》提出完善指标设置及分解落实机制、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健全能耗双控管理制度等措施。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9月12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意见》提出,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围绕国家生态安全重点,健全综合补偿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完善相关领域配套措施,增强改革协同;树牢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强化激励约束等五方面内容。

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快构建多轮驱动良好局面,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技术革新为内生动力,加快构建多轮驱动良好局面,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鼓励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

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提出在电网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对应的调峰资源,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气电、光热电站、灵活性制造改造的煤电。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委:促进生物质发电高质量发展

8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生物质发电开发建设管理,明确2021年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贴资金安排、补贴项目条件,补贴资金央地分担规则。

(四)国家能源局等8部门: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

9月10日,国家能源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意见》提到,要深化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鼓励地方建设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稳妥推进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五)国家能源局:加快发展抽水蓄能

9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火电等配合效果较好。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努力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形势下,抽水蓄能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六)国家能源局: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促进新型储能有序安全健康发展

9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规范》指出,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规范》要求电网企业应根据新型储能发展规划,统筹开展配套电网规划和建设。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

五、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强调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规划》还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六、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7月22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共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到2035年,中部地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示范园区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9月1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题”的基础上,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实施路径,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示范园区先于全社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知》明确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转化、构建双碳目标管理平台、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等重点任务。

七、绿色技术与交通、信息产业融合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新型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

7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鼓励应用高效IT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辅助系统技术产品,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燃气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就地消纳新能源,推动新型数据中心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结构,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化新型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施工、采购与运营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高耗低效的数据中心加快整合与改造。

(二)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促进安全绿色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8月25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其中提到,促进安全绿色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及再生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修复等理论方法及技术攻关。研发新型动力系统、高效清洁载运装备、新能源安全储运装备、船舶和码头油气回收和安全检测成套设备。发展生物降解包装、智能打包、循环及共享包装等新材料新技术。

八、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教育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7月1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行动计划》提出碳中和人才培养提质、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碳中和创新能力提升、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碳中和国际合作交流、碳中和战略研究创新行动等主要举措。



   上一篇:建筑碳排放测算主要难点是什么...
   下一篇: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教高函〔2022〕3号】...

   相关新闻
· 关于2022年度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后资格核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 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的计费依据和取费标准
· 22类项目可研编制资料清单
· 关于印发《福建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 关于启用新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合格证书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电子证照的通知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等工作的通知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公布2022年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的通知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