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BIM+装配式,即将改变装修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来源:    日期:2019-12-10    浏览量:1354      

       住宅工业化的脚步正在加快,科技改变了家装产业的发展路径。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未来的家居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简单、便捷,新技术的出现将从根本上解决家装行业痛点。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大居住产业的工业化道路就要以装配式为主要路径,向上延伸至建筑设计施工、向下囊括了家装和局部翻新,装配式这个看上去陌生的词语,未来将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装配式装修加快住宅工业化脚步

       2019家居关键词,装配式装修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自去年以来,这个行业新物种就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全新的装修工艺,装配式装修从底层逻辑上改变了装修产业,它采用干法施工,用工厂生产装修部品件代替过去作坊式的湿法装修,将装修工序前置化、标准化、工业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因装修污染给个人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危害。

       装修产业的发展始终深受上游房产市场的影响,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政策加持,发展脚步加快,其配套服务装配式装修也开始被行业关注。2012年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住宅工业化概念的提出,装配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再度升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15%以上。

       由于传统装修行业长期存在由非标引发的弊端,解决“标准化”问题的装配式装修,被许多人认为是解决产业痛点、引领装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相比传统装修,装配式装修可以节约20%材料和70%工时。其可拆卸、可更换、可回收的部件属性,令后期可实现维修与升级,降低了内装的综合成本。

       对于家装企业而言,装配式的生产方式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重体力劳动人员越来越少的今天,传统装修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而且由于对人的过度依赖,传统装修始终无法解决施工标准化的问题,装修效果与工人手艺相关,这也一直是行业满意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从全行业角度出发,装配式装修的出现,让始终处于作坊式生产的硬装变成了与软装家具一样的产品化整体方案进行销售。这是家居行业向前的一大步,硬装方案化的解决有利于全屋解决方案的推进,使得一站式成为可能。

       装修全链路监控,家装BIM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当下,全行业都越来越强调工业化、智能化和定制化,这其实是市场需求在倒逼产业转型。在80后、90后成为大居住市场主力消费人群的今天,全行业的发展都要以这类人的消费偏好为战略导向。

       随着新消费人群对可靠性、便利性、参与性要求的日益提升,装企需要用更简单的方法,更快的速度,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且还要足够精准。家装BIM将装修全链路工序联动,同时实现数据化,使用该系统装修的C端客户在入住以后,房屋中的任何一个部件都会被纳入自己的装修档案库,如果今后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能通过该系统查找到产品品牌、型号及购买链接,使家装配件的维修更换变得更加简单,从效率角度来看,BIM系统是解决传统家装行业交付时效和客户满意度问题的最优选。

       BIM+装配式,能否创造行业另一种可能?

       BIM和装配式都是源于建筑行业的两项技术,并且在当前的建筑设计施工中已被广泛应用。那么家装BIM与装配式内装未来是否能够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合力呢?中寓装配创始人吴堂祥曾经表示:装配式的广泛应用,需要构建出新的装修生态。这一生态将以一个把场景、数据、智能制造打通的线上平台为依托,使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未来,C端消费者将可以在线DIY自己的家,而所有场景配置中使用的产品都来自各装配式企业提供的产品库,用户下单后系统将成单信息拆成无数个SKU分别发送到部品提供企业的生产线上。商品完成生产后,物流企业在线接单配送,专业工人负责安装交付。而家装BIM目前已初步具备了部分这样的功能,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许真的能够与装配式相结合,生长出住宅工业化背景下的新物种。

(责任编辑:卢新玲)

   上一篇:BIM云平台的应用对国家廉政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下一篇:齐鲁交通:“BIM+”打造数字化公路...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