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开始大量向发展迅猛的城市聚集。住房短缺几乎是所有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人类聚落而居,“住”无疑是刚需。住房短缺会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贫富差距加大等。
因此,政策层面上从未停止过对居住问题的关注,并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从经济上对住宅的价格进行调控。事实证明,这样的干预效果只能微弱而短暂的影响住宅的“价格”。因此,人们开始转变思路从住宅产品的“价值”上去探索解决之道。
早在19~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开始艰难应对“住房短缺”问题,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下,经济泡沫化崩盘周期性爆发。各国政府开始通过立法、设立相关机构等方式不同程度的干预住宅市场。
西方国家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发现,面临居住困境的主要人群,是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同时也是社会生产的中间力量。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探索和研究就此开始,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住宅降低建筑成本似乎为全社会带来了一丝曙光,装配式住宅也在同期,正式进入历史舞台。这样的经验,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装配崛起
到目前为止,中国装配式产业,也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探索适合自己的解决之路。我们可以从政策、事件、行业等方面看到未来发展的某种预兆,我们可以看看有代表性的例子:
政策推动:今年3月份,住建部印发《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将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同时明确将在试点地区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住宅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中,明确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可以说是开局之变,奠定了今年的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至2018年,我国已运营和拟筹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合计19个未来产业园区将聚焦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和建设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为装配式建筑业务拓展奠定基础。装配式建筑受生产基地半径限制,半径300公里内为适宜推广区域,超出500公里则受物流成本限制难以推广。因此产业园的密布,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事件:恰逢建国70周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住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以“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主题,展示面积超过6万㎡,400多家单位参展。展场内聚集国内外最新的住房城乡建设技术和部品,各大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成果等。全场贯穿集成技术、绿色节能理念、城市更新解决方案等面向社会、产业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钢构潮流
钢结构装配式实际上过去常常被用于公共建筑,甚少被利用在住宅产品上,但是随着国内装配式产业的逐步成熟,业内人士对钢结构装配式的认识逐步加深,先一步看到钢结构技术优势的业内人士,开始将其实验性的利用在了住宅上。在此前,钢构企业尚未享受到装配式建筑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随着配套政策的出台,钢构也有望突破天花板,成为潮流,引领装配式建筑行业继续飞翔。
在这样背景下,第十八届中国住博会现场也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钢构住宅成果:深圳长圳项目。其有望成为,深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可复制的质量标准和模式。
结合今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将深圳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而成为“先行示范区”后的深圳,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要将其发展的政策、做法模式化,用其成功的经验,普及到中国各城市的发展。
住博会上,以“绿色城市 湾区引擎”为主体的深圳城市展区,由深圳市政府支持,深圳住房和建设局主办,深圳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承办。长圳项目的优越之处,不仅在于建筑体的装配式程度,而是其内装装配化程度惊人。其院士示范楼整体装配结构达到了94%,150平方米住房全屋装修仅用12天便可完成,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住房优质精品工程典范。
展位协办单位包括: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家协精装院、USIZE(优舍住住宅产业科技)、深圳汇林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可以说是聚集了建筑产业和住宅产业的中坚力量。
长圳项目在户内空间、结构和户型组合上都采用了“无限生长”的概念,其应用了户型有限模块的无限生长成果,可以说是利用模块化概念实现全生命周期住宅。
整个项目打造了公共住房项目优质精品、高效推进、装配式建造、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项目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五个标杆”。综上所述,该成果在本届住博会的展出,对于未来全国的装配式钢构住宅发展都将有积极意义,而且很可能作为典范推广至更多城市。
尾声
装配式技术作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一直是行业热切关注的议题。2019是装配式住宅产业试探性的一年,一是集成了过去几年的优先案例的落地成果,二是将试点性的项目对全行业和社会大众展示。为了突破装配式的发展瓶颈和加速住宅产业的步伐,2020年必将是更为殷实落地的一年。希望在政策环境优越的大环境下,紧紧追随产业技术力量,更进一步推动住宅产业化的步伐。
(责任编辑:卢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