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BIM与地下空间开发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19-11-22    浏览量:2093      
       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地面以下的岩体或土层中修建地下建(构)筑物的工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及地下综合体,在解决土地紧张、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部分。  
       纵观漫长的历史,人类从来没忽视过地下空间的开发价值,尽管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各有特点,但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利用着地下空间。从原始“穴居”到突尼斯玛特玛塔的“地下村庄”,从中国西北下沉式“窑洞”到现在的“地下都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及广度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突尼斯:马特马塔“地下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节约了土地资源。但由于地下工程多属隐蔽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2)协同设计体系与技术规范不完善;  
      (3)施工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4)运营维护难度大。  
       如今,BIM技术已在我国地面建筑许多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BIM技术的案例多集中在城市地下交通。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多为地铁衍生项目  
       要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需通过BIM技术实现信息建模,并应用到地下空间工程的各个阶段。  
       1.前期规划阶段  
       BIM应用于地下空间规划,旨在建立一个信息模型。该模型能反映拟建工程的地下空间环境,包括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周边已有地下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网系统布局。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工程与已有工程的相互关系,利用BIM系列软件强大的建模、渲染和动画技术进行多方案3D模型的预演,合理选择拟建地下工程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并构建资源系统、市政系统、环境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从而使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定性控制定量化,定量控制具体化,定位控制准确,增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中国最长地下走廊——武汉光谷中心城  
       2.设计阶段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细部设计、结构设计和机电系统设计等。设计决定地下空间工程建成后的工程实体能否发挥其设计功能。利用BIM技术,进行合理设计,预留维修空间,合理布置地下管线,便于后期的顺利施工和运营维护。  
       三维建模是BIM技术与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有效结合的前提。整合参数化设计等BIM技术优势,制定全面并具有可实施性的应用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的BIM设计平台,在BIM三维环境中进行设计、分析与优化。  
基于BIM的设计流程  
       各专业、各流程软件数据交互,保证设计数据能够通过模型正确共享。每个设计对象都有各自的设计变量,不同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构成约束。基于这些约束,应用冲突检测工具检测模型中存在的冲突,快速地发现BIM模型中个专业内部及各专业之间存在的空间碰撞,并形成碰撞报告。对模型进行同步修改,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和错误率。  
        另外,运用Cloud-BIM技术,将BIM所需的软件、存储能力、运算能力分布于云端,在云端实现模型的创建、展示、碰撞检测等功能。基于地下空间工程协同设计的需要,构建协同设计平台架构,使用云端上的数据及软件进行协同设计与分析。充分利用BIM模型信息,避免重复建模,实现高效设计。  
       3.施工阶段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施工信息化在工程进度、物料追踪、可视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凸显。  
       按照IFC标准定义地下建筑构件、组织地下空间结构,提供3D建模。创建、编辑材料、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施工属性,并与3D模型相关联。将包含工程属性的施工BIM模型导出为IFC文件,供BIM施工管理系统使用。  
      (1)施工进度动态模拟  
       BIM技术的4D(3D+Time)模拟建造过程能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查询和调整、监控。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劳动力和成本等信息输入BIM施工模型中,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对比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分析进度偏差,结合现场情况对施工计划进行实时调整。  
      (2)物料追踪管理  
       通过BIM技术的4D关联数据库,及时获得施工过程基础数据,为制定采购计划、限额领料等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借鉴物流行业的成熟经验,利用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结合BIM模型多维数据库中建筑物、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实现对物料跟踪管理。  
      (3)可视化管理  
       将施工各阶段、各专业的信息集成到AutodeskNavisworksManage施工可视化分析平台,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工程施工进度动态展示;生成施工过程中动态的资源需求量及消耗量报告,分析各阶段的资源分配情况;结合结构分解编码与BIM模型,得到成本动态模型,绘制成本动态"直方图",监控支出情况;利用3D模型进行施工场地动态布置,赋予各施工设施4D属性信息。基于以上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进度、资源、成本和场地管理。  
       4.运营维护阶段  
       集成设备的基本信息、合同信息、成本信息和运行维护管理信息,使用Architecture软件建立BIM设备模型,通过AutodeskRevit软件的开放数据库互连,形成一个包含BIM模型中设备信息的初始运维管理数据库。结合BIM模型和设备运维数据库建立一个基于BIM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模型,实现对地下工程设备运行维护阶段的可视化管理。地下空间多是人员集中的场所,要合理安排突发状况下的人员疏散,结合BIM模型的子系统对突发状况的预警和人员的疏散提供信息。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按照业主需求和设计规定,衡量地下工程性能,对机械操作、能耗分析、人流分析、照明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等工程项目性能进行评估。将系统分析软件结合到BIM模型中,采用同一模型和系统参数,通过分析模拟对系统参数进行相应的确定或修改,甚至制定系统改造计划,从而提高地下工程项目的性能。。  
      (2)灾害应急模拟  
       结合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和BIM技术,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帮助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利用BIM设备运行维护模型,能清晰地展现出紧急状况点的位置,设计最合理路线,及时疏散人群,帮助救援人员做出最准确的应急措施,提高应急能力。  

       通过BIM技术充分实现地下空间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数字化,从而合理规划、优化设计流程、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简化运营管理。目前,BIM技术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运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应用的内容比较少,层次不深,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应用来推动深层次的应用。

(责任编辑:卢新玲)

   上一篇:你关心的装配式和BIM补贴标准来啦!...
   下一篇:张守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