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MORE
证书查询 +MORE
申报姓名:
身份证号:
 
政策法规 +MORE
国家应急管理部 | 注册安全工程...
住建部GB55034-2022强...
住建厅: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施...
住建部刚刚发文:房屋市政工程拟禁...
住建部:简化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
注册人员由二级改为一级!住建部发...
住建部新政:不再强制建筑企业与农...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路培 > 行业新闻
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标准指南发布,大规模建设安排上了!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19-10-25    浏览量:1391      

近日,《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标准指南》(下文简称“标准指南”)发布,这一标准指南发布释放了什么信号?

建设智慧城市,标准先行

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特点:一是涉及领域广,除了传统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要素之外,还需要统筹考虑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涉及诸多创新领域,包括需要合理设计信息流赋能的智慧业务体系,并且将业务场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较好的结合。

因此,在智慧城市大规模的推广和建设中,将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保障体系、运维体系等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形成标准化的方法指南,对于保障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雄安新区来说,要达到规划提出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定位,智能城市建设是开展工作重要抓手,意义极为重大。从指导具体智能城市建设的角度入手,需要与之配套且系统的标准体系,保障智能城市巨系统的逐步落地。

此次标准指南的发布,既是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即将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加快进度建设的重要信号。标准将承上启下,贯彻智能城市顶层设计的要求,为具体工程项目的展开提供有力指导。

这次雄安新区发布的标准指南包括物联网、通讯网络设施、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安全、智能化应用等5大类,不难看出这次标准指南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基于新区建设的重点问题和重大项目而设计。

标准指南发布,对雄安而言有何独特意义?

此次标准指南的发布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具有独特意义,也是对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的16个字“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回应。

具体来说就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树立新型城市形态样板,以中国速度推进建设,从高点定位坚持实事求是,实现稳步推进。

第一:树立样板。规划文本中对雄安的定位远不止一座疏解功能的卫星城市,还是“目前国家规划的最好的创新试验田”,将成为“未来创新的标杆”。科学、先进、合理的标准编制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雄安通过制定标准,与建设的实际效果结合,快速形成样板向全国推广,甚至树立智能城市创新形态的中国品牌。

其次以新区一张白纸为基底坚持标准先行引领建设的经验也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机制的建立和优化提供良好的参考模板。

第二:科学落地。根据雄安新区制定的建设任务,在2020年要完成生态环境、教育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任务,要如期完成既定的建设任务,雄安新区高规格的资源投入保证建设推进的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保障推进这项巨系统级的项目,才能保证每项工程都具备雄安质量。

第三:稳步推进。从雄安新区发布以来,就受到举国乃至全球的瞩目。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但是从一张白纸到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科学有序地逐步推进,逐步完善,在建设任务紧迫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广泛调研出台这样一份标准指南是实事求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客观需要,因此也更有理由相信雄安新区的规划图和数年后的实景图会更加贴近。

下阶段,雄安新区建设重点在哪?

对于新区来说,物联网和通讯网络设施,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数字孪生模式建设的基础。雄安新区从首个建设项目市民服务起步,推广GIS+BIM+IoT的整体架构。这意味着数字孪生不仅体现建成效果的蓝图上,更体现在建设的动态过程中。

数据是智能城市管理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公共资源。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而数据安全、数据资源管理标准的发布,体现了新区对于数据治理的重视。数据治理是智能城市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一环。

智能化应用类标准发布则说明了雄安新区智能城市的建设将秉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重点难点为牵引”的原则推进,避免成为单纯技术的堆砌,也说明了智能城市业务应用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侧面又反映了新区建设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责任编辑:卢新玲)

   上一篇:中国·泰州首届BIM工程技术峰会举行...
   下一篇:烟台出台《意见》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政府投资工程全面装配式建造...

   相关新闻
· 生产一度电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前景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碳中和的好处哪些?
· 碳市场价格未来会怎样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吗?
· 碳排放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 与碳中和有关的名词解释大全
版权所有:北京中建路培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7011804号
联系电话:010-53655366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楼 邮编(100835)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